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组织引领青年学生结合所学专业,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,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,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,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团委围绕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主题,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学院团委将持续展示学院团员青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风采。
星芒燃梦传薪火 科普赋能照新程——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“星芒计划”团队赴井冈山开展少儿科普编程实践活动
八月的井冈山,云缠翠岭,史耀青冈。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“星芒计划”实践团响应团中央号召,连续第二年入选团中央“井冈情·中国梦”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,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沉浸式实践。团队以“理论铸魂、实地溯源、科技支教、跨界服务”为核心,从红色课堂到革命遗址,从编程支教到社区协作,实践团在红色热土上书写了青春与信仰交融的篇章。
团队初抵井冈山时的合影
实践团在基地开班式上以铿锵口号宣告:“以编程创新为红色教育注入新活力,传承井冈山精神!”。国防科技大学的“高地薪火”宣讲,将青年理想与强国目标紧密联结。《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》专题课上,八角楼微光与科研深夜灯火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,红军“竹钉土枪创奇迹”的故事为技术攻关带来思维启迪,课后的红米饭和南瓜汤更让学子们以味觉建立与历史的情感联结。“三湾改编”情景教学中,队员与山西工学院学子分组模拟“支部建在连上”决策,在角色扮演中体悟“党指挥枪”的革命真理。
两支实践季同期的来自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的队伍共同在开班式上的风采展示
团队成员赵鸿飞(右)和张德嘉(左)在马源村老乡家里做饭
队员们循着先辈足迹踏访革命遗址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,4.8万名烈士的英名镌刻于汉白玉墙,无名碑前的花篮寄托着深切敬意;大井朱毛旧居的“读书石”见证毛泽东起草革命著作的日夜,后院“常青树”象征精神不朽;小井红军医院的竹制器械与130余名伤病员的壮举,让医学生读懂“艰苦奋斗攻难关”的内涵。
实践季同期同学共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
黄洋界哨口上,集体朗诵《西江月・井冈山》的声浪中,“重走挑粮小道”让“军民同心”的理念愈发深刻。马源村急行军的泥泞山路,更让队员亲历红军“风雨浸衣骨更硬”的坚韧。
依托自主研发的“金葫芦”平台,实践团在红军路社区开展为期两天的阶梯式编程支教活动。首日以基础软件操作切入,游园会小车赛道激发兴趣,“亮灯实验”中彩灯随代码闪烁,点燃课堂热情;次日聚焦小车运动控制与红外测距,个性化指导夯实编程逻辑。特色课“红军运送物资”成为高潮。学员分组编程设计路线,在“敌人干扰”“资源有限”的模拟条件下完成任务,结合自编PPT中的长征历史,实现科技与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。
团队成员张德嘉(右一)向社区儿童介绍小车
团队成员赵鸿飞(中)在居委会向社区儿童授课
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社区活动构建“老幼共学、青壮年联动”模式。队员指导青少年组装太阳能小车、设计“红军战车”涂装;中医团队传授艾灸技法,老少共制艾草锤。红色主题游园会上,三代人分别挑战“过草地”“夺泸定桥”等赛道,中医急救站同步提供疲劳缓解服务。成果展上,小车结构解析与艾草药用讲解相融合,实现非遗与科学的生动对话,获社区“赋能治理新范本”的高度评价。
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(左)与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团队(右)在社区合影
从理论课堂到编程赛场,从革命遗址到社区街巷,实践团以青春之力让井冈山精神落地生根。未来,将持续推广“金葫芦”平台与校地协同模式,让红色火种与科技初心在更多地方绽放光彩。
告别时团队与社区儿童的合影